close
看著健康報告的數字升升降降, 對患者而言, 糖尿病好像是種不痛不癢的毛病, 
糖尿病不可怕, 可怕的是它會悄悄帶進各式各樣急性慢性, 就算不致命也足以摧毀幸福人生的併發症. 


由於糖尿病是慢性殺手病,幾乎一開始都沒有自覺症狀,
因此許多患者即使已經診斷為這種疾病,仍然沒有積極進行飲食及運動療法,
不願戒口,對於高血糖狀況置之不理,還是覺得不治療沒緊要。
但事實上,糖尿病若不妥善治療,可以不久就會出現嚴重、甚至會致命的併發症。
糖尿病之所以可怕,原因就在這裡。

急性併發症與慢性併發症
糖尿病併發症主要有兩種,
一種是胰島素絕對不足,導致血糖異常上升、激烈代謝異常的急性併發症
另一種是慢性高血糖所造成的慢性併發症

急性併發症

急性丙酮酸中毒
無論是1型或II型糖尿病患者,都有機會發生急性丙酮酸中毒,這是由於胰島素不足令血糖高而造成的昏迷,
簡單來說,血糖高企令葡萄糖無法正常地進入細胞被利用,更無法轉化為能量,
這時,身體就會分解脂肪來產生能量,但這個過程同時會釋放酮體,
當身體積存大量酮體時,血液中pH值呈現酸性,便造成丙酮酸中毒昏迷,嚴重會致命,這是糖尿病最危險的急性併發症。
大部份1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出現這種情況才被診斷出患上糖尿病。
丙酮酸中毒昏迷前可以沒有明顯先兆,但假若留心留意,患者是可察覺的,
例如患者會感到全身酸痛、口乾、疲倦、甚至口腔內有一股像爛蘋果般之氣味
這時就可能是體內積存大量酮體而引起的症狀,如有這些症狀,應即時作自我血液或尿液檢測丙酮值,或到醫務所求診。

低血糖
糖尿病患者接受葯物治療後發生的一種急性併發症,
簡而言之就是身體經進食後所需胰島素量,與服葯或注射所補充的胰島素劑量極度不平衡所致,
一般都是由於患者過量使用藥物、運動量突然增加、超時進食或進食量過少而引起的。
當低血糖發生時,患者會有不同症狀顯示,初時會有肚餓感,
但當血糖值低於4mmol/L時,患者就會出現心跳、出汗、顫抖、全身無力、頭暈、思緒混亂、發呆等,
而患者應立即進食如果汁、糖果等高糖分食品,務求即時提升體內葡萄糖,
一般進食150ml果汁後10分鐘,症狀就會慢慢減退,繼而回復正常;
但假若患者將低血糖問題置於不理,當血糖值持續低下去時,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,嚴重會昏迷,甚至死亡,因此,低血糖問題絕不能忽視。
由最先有症狀顯示至昏迷,可在短短20分鐘內發生,固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應該隨身帶備糖果,以備不時之需,
同時,應預先告知家人、同事、朋友等,及預備急救咭以顯示低血糖處理方法。

慢性併發症(四大併發症)
罹患糖尿病後,若血糖控制欠佳,長期的高血糖會使全身各器官及組織發生病變,
而它所引起的慢性併發症會嚴重損害全身各部位,包括大血管、微血管和神經組織等,
初起時可以沒有任何症狀,最後影響健康狀況、活動能力下降、甚至殘廢、最後致命,
這就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,亦因此稱之為「慢性都市殺手病」。
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主要分為四大併發症,分別是:
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
糖尿病性神經病變
糖尿病性腎病變
糖尿病性心血管病變


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(眼病)
糖尿病性眼病變共有7種,
視網膜病變、色素膜病變、白內障、視神經病變、視網膜脂血症、青光眼、糖尿病性屈光改變等。
其中最常見的是糖尿病性白內障,而對患者影響最大的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,它是導致患者失明的嚴重併發症。

糖尿病性神經病變
糖尿病性神經病變,是最常見的併發症。由於神經分佈全身,如患者血糖長期偏高,就很容易引起神經障礙,
糖尿病性神經障礙分為末梢神經障礙及自律神經障礙。

末梢神經障礙
是指知覺神經及運動神經發生病變,嚴重時會失去感覺,
最常見發生於足部,當足部有傷口而患者因失去感覺而忽略,
傷口一旦受細菌感染便會引致壞疽,繼而形成肌肉壞死,最後要被迫截肢,現時全球每15秒鐘,就有一隻糖尿腳被截肢。

知覺神經病變症狀:手指與腳指指尖出現刺痛感、手腳麻痺或疼痛、手腳變冷或發熱。
運動神經病變症狀:手腳失去感覺、肌肉無力。

自律神經障礙
自律神經是不受患者主觀意識下控制心跳、腸胃消化、呼吸、汗腺及內分泌等腺體和血管,
人體要正常發揮機能,就必須靠自律神經控制各器官及組織,因此,自律神經障礙絕對是威脅性命的併發症,
試想:假如在低血糖時而?有產生心跳、出汗等症狀,就是非常危險的,嚴重會致命。
自律神經障礙症狀:異常發汗、起立時暈眩、排尿困難、小腿抽筋、膀胱病變、反覆腹瀉與便秘、勃起障礙等。

糖尿病性腎病
糖尿病性腎病,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,是對糖尿病患者危害極為嚴重的一種疾病,病變可延及腎血管、腎小管和間質。
常見的腎臟損害是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症、小動脈硬化症、腎盂腎炎、腎乳頭壞死、尿蛋白等。
其中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腎臟併發症,臨床上稱為糖尿病性腎病。
糖尿病性腎病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
糖尿病性心臟病
糖尿病性心臟病,主要是由糖尿病引發的大小血管病變、植物神經病變相關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、心肌病變及心臟植物神經病變等。

其它
糖尿病性細菌/真菌感染
糖尿病患者容易受細菌及真菌感染,細菌感染如臉腺炎和疥瘡等,
疥瘡常發生在患者的頸後、腋窩、腹股溝或臀部,會傷害患者的皮膚。
而真菌感染如胯下搔癢、腳底、環形癬菌感染及陰道感染等,
男性患者常發生胯下搔癢,會由外生殖器慢延至大腿兩側,至於陰道感染亦常發生在女患者身上。



更多糖尿病衛教資訊可參考台中榮總糖尿病人保建中心公布資訊:
http://www3.vghtc.gov.tw/meta/DM-Homepage/11/3frame.ht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estfamily 的頭像
    bestfamily

    bestfamily10

    best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